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所以把煂了职 (第1/2页)
第40章 所以把煂了职 皇帝果然能振作精神,便又终日吞云吐雾大吃起来,他这样子在深宫里昏黑地闹了二十年工夫,那朝廷大事越发糟得不堪设想。 魏太监里面打通郑贵妃,外面结识了一班jianian臣,大弄威权。神宗皇帝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常洛,是王恭妃生的。次子名叫常洵,是郑贵妃生的。 这常洵子以母贵,神宗十分宠爱他,三岁的时候便封他做福王,那长子常洛,却落得无名无位,便有许多正直的大臣出来帮助他,常常上奏章,请皇帝立常洛为太子。 无奈神宗听了郑贵妃的枕边状,便不许臣子议论太子的事体,那班大臣还不肯罢休。早上一本,晚上一本,都是说请皇上早立太子。 那许多奏章,都被魏太监捺住了,神宗皇帝一眼也不曾瞧见,好在皇帝在二十六年里面,不曾设过一次朝,那班臣子也无从面奏。这里面恼动了一位吏部郎中名叫顾宪成的,特别地又上了一本奏章,设法买通小太监,送进宫去。神宗看了,大发雷霆,立刻下一道圣旨:把顾宪成革职。 那时还有考功郎赵南星,左都御史邹元标,和王家屏一班官员,一齐丢了功名,回到家乡地方,召集一班自命为清流的读书人,在无锡地方立了一个东林书院。 他们借着讲学名义,天天聚在一块儿,谈论朝政,辱骂太监。内中有一个高攀龙最是厉害,他朋友又多,不多几时,便到处有他们的同党,人人称他们为“东林党” 他们又结识了一班在朝做御史官的,常常上奏章弹劾那班私通太监的大官。有一个祭酒官汤宾尹,立了一个“宣昆党” 在直隶、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几省地方,都有他的同党。日子久了,那班大臣见了这两党的人,也有些害怕。 这两党的人口口声声要立常洛为太子,后来越闹越凶了,那班太监和大臣都有性命之忧,他们没有办法,把二十六年不坐朝的神宗皇帝请出来,上了一本奏章,说东林党和宣昆党的人如何凶横。 皇帝勃然大怒,连下几道上谕,把两党的人,革职的革职,捉拿的捉拿,一齐关在监牢里。一面便把常洛册立为太子。又把福王调到河南去,造座高大的王府,花了三千多万两银子。 这郑贵妃心中还是十分不愿意,暗暗地和魏太监商量,在万历四十三年上,忽然有一个大汉,名叫张节的,手里拿着木棍,慌慌张张地闯进皇太子住的慈庆宫里去,那看守宫门的侍卫上去拦阻,也被他打伤了。 一时里宫里太监声张起来,跑来许多护兵,把张节捉住了,送到刑部衙门里去审问,那刺客供认:是郑贵妃宫里的太监马三道指使他来行刺太子的。 这一句话传出去,外面便沸沸扬扬,说是贵妃谋死太子,那郑贵妃听得了,便在神宗皇帝面前撒痴撒娇地哭诉。神宗皇帝便把太子宣进宫去,一手拉着贵妃,一手拉着太子,替贵妃辩白说:“这事贵妃完全不知情的。” 太子看在父子情面上,也推说那张节是个疯癫的。刑部郎中胡士相,便把张节定下了个杀头的罪,又把马三道充军到三千里外去。自从出了这个案件以后,这郑贵妃忽然拿好心看待太子起来。 常常做些针线活送给太子,又弄些食物给太子吃。太子看她并无恶意,便也常常进宫朝见贵妃。因此太子和神宗父子的恩爱,又十分浓厚起来,郑贵妃又怕太子不相信她,便和神宗说了,下一道圣旨给福王:以后不奉宣召,不得擅自进宫。 这一来又讨好太子,又杜绝了他母子间的嫌疑,谁知这神宗皇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上死了,太子常洛即位,便是光宗皇帝,这光宗皇帝,因为郑贵妃和他好,便把她留在宫里,和母亲一般看待。 又谁知光宗即位不多几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