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兄妹同心识小人 (第4/4页)
此小二招呼得特别殷勤,不时走到他们桌边,一会儿介绍菜肴,一会儿推荐水酒,再不就说说这景文街上最火红的店家。 棺材脸不言不语,只是低着头,和那桌子菜拚命,而笑面狐则是有一句、没一句同小二搭话。 “你说这乐梁城最有名的大户是黎家?”白衣少年问。 “自然是,黎家老太爷曾经当过皇帝的师傅呐,人人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客宫,您想想,皇帝的老子?身分何等尊贵。” “再说啦,黎家四个老爷可也是个个不凡,秀才、举子、进士一路考上去,就像吃花生米似的简单得紧,人人都说,他们是文曲星下凡的呐,听说大老爷在朝中挺得皇帝看重呢,咱们乐梁城有这个大户,可真是天大的幸运。” “想当年,他们举家迁回乐梁老宅,咱们县太爷可是发动几百人去迎接呐,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提起黎府,小二像说到自家亲人一样,一张口便没完没了。 “黎老太爷有四个儿子?”他还以为只有三个,最小那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吧? “可不是,大老爷叫做…”小二如数家珍,把黎家成员细数一遍,大的小的男的女的,连人家娶的媳妇是哪家哪户、哪个大宫的嫡庶都一清二楚。 “…如今啊,只剩下四老爷未娶正室,这可不是四老爷身子有毛病,而是黎老太爷重信诺,当初的口头约定…不过啊,好人有好报,如今苏家老爷官虽做得不大,可那手营生呐,乐梁城里谁也及不上,不是咱夸口,苏老爷的家产怕是比皇帝老子的私房有多无少,可膝下就这么个女儿,日后不留给女儿、外孙还留给谁去…” “那么,黎家四老爷岂不肥了家底,做不做官有啥关系?”齐镛笑着逗他一句。 小二正起神色,老太爷可是他们乐梁城的半个神呐,怎么可以说黎府的坏话?“您别胡说呀,旁人不知道,黎家是何等人家,怎么会去觊觎媳妇的嫁妆?只是啊,日后娶了四房嫡姑娘的姑爷可有福气啦…” 小二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直到有新客进门,他才赶过去招呼。齐镛笑着抿了抿杯中水酒,对黑衣少年问:“齐靳,你说这黎正修在这里日子过得滋润,像个土皇帝似的,可会奉召回京?” 齐靳略思索半晌后,道:“会,但不是现在。” 现在皇上尚未透露出对康家的不满,而大皇子的地位还车固得很,所有人都认定太子之位非大皇子莫属,在这种情况下起复,黎正修若加入康党,便是逆了皇上意愿,不加入康党,则会替自己招祸,他何苦惹这麻烦。 “没错,这只老狐狸,别的好说,这当宫的本领举朝上下没人比他厉害,他定是要吊足了父皇的胃口才肯再出仕吧!” “皇上并不是非要他不可。” 如今朝中风调雨顺、四海升平,民生乐利,只要善任臣官,自能建一太平盛世,眼下朝中隐忧唯有康党,但皇上一天不透露铲除之意,就不需要能人要臣担负重任。 何况…黎正修是能臣?齐靳心存怀疑。 “可不吗,偏偏咱们心里一清二楚,父皇却看不分明。”齐镛叹道。 要怪谁呢?怪皇室亲情薄弱,先帝对父皇冷峻严厉,黎太传却像慈母,自小时候起便细细教导、谆谆嘱咐,一路扶持父皇走上帝王之路。 长年下来,皇上待黎太傅如父,事事讨教、句句遵从,之后黎正修告老还乡,皇上心情抑郁,时时召黎品方进宫、以示温厚,可黎品方再好,依旧不是黎正修。 这对帝王而言,并非好事,幸而黎家一心忠君,若有异心,大齐危矣。 “皇上并非看不清,他只是习惯身边有这样一个人。” 齐镛何尝不知道,齐靳说习惯,只是客气的讲法,他总不能说皇帝依赖黎正修吧,这可是大不敬之语。 头痛呐,父皇怎么会派给他这个任务?他不想办成,可不办成,谁知道会给人抓住什么把柄、扣上几顶大帽子。 “你猜猜,对于咱们的要求,那只老狐狸会怎么说?” 齐靳偏过头,认真想过片刻后回答道:“他会先夸奖皇上治国有道,再感念一番圣心顾念旧情,最后以身体不适,拒绝起复的提议。” 齐镛苦笑。“唉,大约就是这样了,明儿个先去探探黎家吧。” “也许…”齐靳起个头,然后顿住。 “也许怎样?话甭说一半。”齐镛催促他说。 “你可试着与黎正修交好。”眼前康党势力太大,齐镛身边无支持之人,虽然他不认为黎正修有什么了不起之处,但重要的是…皇帝看他顺眼。 “他会选边站吗?” “没有好处的事他不会做,现在逼他选边…你尚无足够实力,他怎么肯?但如果他不肯攀附康党,就绝对不会是大皇子的人,所以…” “所以他若有意重返朝廷,大皇子就不会是他心中人选!”齐镛接下话。 “对,除大皇子之外,你在其它皇子当中占足优势。” “倘若黎正修真是只名符其实的老狐狸,他会知道该同谁示好。” 他们两人足极有默契的,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不是说说而己。 齐靳低着头,继续挑着盘子里的鱼rou。 齐镛看一眼很饿的齐靳,放下筷子,他好像永远都吃不饱似的,看着他吃东西的模样,齐镛脸上足笑着的,但心底却泛起淡淡酸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