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好我愿意 (第2/4页)
“大嫂拿的药膏你没忘记擦吧?” “我倒是想忘记,但你不是命令紫衣早晚都要替我擦吗?我偶尔一次不想擦都不行。” 她说着瞋瞪了他一眼,有些抱怨。 “那药膏能让你的伤口不留下疤痕。” “只是一道小伤口,又不是在脸颊上。”她有些不以为然。 “我以为姑娘家最重视的就是容颜。” “那是千金小姐、大户人家闺秀们的特权,不是像我这种做奴婢的下人能想能重视的。”她摇头道,接着言归正传的说:“咱们还是讨论正事要紧。你找我来到底有什么事,是不是调查的事有进展了?” 上官擎宇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反倒以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盯着她看,看得她莫名其妙又有些不自在。 “怎么了?”她小心翼翼地问。难道她脸上不小心沾到了什么不成?还是她额角那道疤真有那么明显?但是她照镜子时根本就看不出来啊。 “你刚刚说你是奴婢下人,但其实你并不是,不是吗?”上官擎宇目不转睛的看着她,缓慢地开口说。 “什么?”杜绮玉呆了一呆。 “杜家并没有你的卖身契,你不知道吗?所以你并不是杜家的奴仆。”上官擎宇告诉她。 杜绮玉愣了一下才问他“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知道这件事?”上官擎宇露出惊愕与不可思议的神情。 “知道。”杜绮玉点点头。 “那你怎么还以奴婢自称,在田庄的时候甚至闷不吭声的任人欺侮?”上官擎宇不满的质问她,既怒其不争又百思不解。 “在官文上我们一家三口虽然早已不再是杜家的奴仆,但对我爹娘来说,他们这辈子永远都是杜家的下人,杜家人永远都是他们的主子,而身为他们女儿的我又怎能不敬不从爹娘的主子呢?”杜绮玉平静地解释着自己的处境。如果可以的话,谁会喜欢当个任人呼来唤去、随打随骂的奴婢呢? “杜家既已还你们一家三口自由,为何你爹娘还要继续留在杜家当下人?是否与已逝的杜三老爷有关系?”上官擎宇眉头紧蹙的问她。 “为何你会这么问?”杜绮玉不解的问道:“我的确听我爹娘说过,我爹曾是杜家已逝三老爷身边的小厮,但让我爹情愿一辈子留在杜家做奴仆的主因应是为报小时候杜家对他的收留之恩。”一顿,她坦诚道:“我爹小时候是一名流狼的孤儿,随时都有可能会饿死在街上,之所以能活至今日全承蒙杜家收留的大恩惠,这也是令我爹对杜家忠心耿耿的原因。” “原来如此。”上官擎宇点了点头,并未对她爹卑贱的出生来历发表任何看法,只道:“那么你爹应该知道当年杜三老爷是因何而逝,他可曾与你提起过?” 杜绮玉摇头,不解的问:“为何问这个?”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暗中调查有关杜家的事,却未发现任何可能导致杜家在多年后会招祸之事,至少现阶段我完全调查不到。不过却意外发现一件事,那便是杜家对已逝杜三老爷的事下了禁口令,无人敢提。我特意将从卿约出来问了他这事,他也一问三不知,因当初他年纪还小,家中长辈又下了禁口令,所以所知有限。不过却知道你爹以前是他三叔身边的小厮,还知道他三叔过世时,你爹似乎也受了伤,才会搬到田庄去生活,你们一家三口的卖身契好像也是因为那件事才还给你们的。”上官擎宇告诉她。 “我从未听我爹说过这些事,但却知道我爹的脚的确曾经受过重伤,至今季节更替都会疼痛,尤其是在下雪的时节,有时甚至痛得无法下地走路。”杜绮玉说。 “看样子我必须去趟秦岭田庄亲自找杜总管谈一谈了。”上官擎宇伸手揉了揉额角,无奈的说。 “我和你一起回去。”杜绮玉立即出声说道,一脸的惊喜与激动。她老早就想回家了,她好想爹和娘。 “你随我回去后是否还要随我回来?”上官擎宇问她。 杜绮玉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愣。 上官擎宇接着说明了他为何会有此一问的原因“李敬似乎还不肯对你死心,今日我在酒楼外遇见他,他让我转告你,有本事就让我护你一辈子,永远住在上官府里。” 杜绮玉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度难看,她怒不可遏的迸声问道:“他真说了这样的话?” 上官擎宇点头。 “仗势欺人的卑鄙小人!”她咬牙切齿的说:“他就是这样的人,在比自己强大的人面前装君子,实际上却是道貌岸然、欺男霸女的伪君子!” “这样你是否还要随我一同前往秦岭田庄?”上官擎宇问。 “我若回秦岭田庄是否会为我爹娘带来危险?”杜绮玉看着他,犹豫的问。 “在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他平静的说。 “我很想我爹娘,他们一定也很想我,很担心我,即便我每个月都写信回家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但他们没有亲眼看见也不可能真正放心。”杜绮玉低声道,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既然如此,那就跟我一起回去吧,等事情办完之后再随我回京城。”上官擎宇心软道,虽然这么做可能会替他增添许多麻烦,但他不喜欢她露出郁郁寡欢的样子。 “可以吗?”她立即抬头看向他,整张脸瞬间都亮了起来。 “有何不可。”上官擎宇自信满满的回答,顿时觉得自己光芒万丈,再也没有任何困难或阻碍能够挡住他,他会为她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只为她! 从秦岭去京城时,杜绮玉是被绑架前往的,所以一路上战战兢兢、忐忑不安得可谓如履薄冰又度日如年,难熬到她现在还会作恶梦。 但从京城返回秦岭这回却像出游似的,不仅心情轻松愉悦,沿途还逢城进城,逢镇进镇,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名产、特色小吃就像是不用钱般的采买,东西多到整辆马车都堆不下了。当然,这些都不是她所为,一来她没钱,二来她也没决定权,所以可想而知,这些全是那位上官二少爷干的。 “你家二少爷有大肆采买的癖好?”又结束一次大采购回到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