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惊见真目面 (第3/4页)
就被他赶到。 上官名皓被也算面熟的李公公迎进柳月山庄后,便直接带往了上官擎宇暂时居住的客房,李公公随即转身又去安排一群随上官名皓而来的护卫武士们。 上官名皓进房后,大步来到儿子的床榻前,上官擎宇掀开身上的棉被正欲起来。 “别起来了。”他出声阻止,旋即又沉声问道:“伤得怎么样?” “没伤到要害,不碍事。”上官擎宇坐起身来。 “脸色怎会如此苍白?”上官名皓打量着儿子的脸色,蹙眉道。 “伤口大,流了不少血。” “回家后让你娘好好的补一补,身子的事不能马虎。” “是。” 父子间亲情的对话结束,立刻进入重点话题。 “知道是谁做的吗?”上官名皓问。 “不确定。”上官擎宇答道。 “不确定便是已有怀疑的对象,是谁胆敢动我上官家的人?”上官名皓有些杀气腾腾的问。 “父亲应该知道有不少人见不得孩儿与皇子们交好。”上官擎宇面不改色的说。 “你是说那些人?”上官名皓的脸色倏然变得凝重。 “不确定,可能是他们,也有可能是某些人。”上官擎宇神情莫测的说。 “某些人?”上官名皓莫名的看着儿子,实在猜想不透他所谓的某些人指的又是哪一方的人马。他不由得要求道:“宇儿,把话说清楚点,何谓某些人?” “父亲,您和祖父是否已经同意我想娶绮玉的这门婚事了?”上官擎宇没有回答父亲的问题,却突如其来的问道。 上官名皓脸色微沉,不悦的道:“咱们现在正在谈正事,你突然提起这个做什么?” “父亲应该从未见过绮玉吧?母亲和祖父亦同,在孩儿表明想娶她为妻之后,您们因为不满,甚至连见她都觉得反感,因而在她客居咱们家时,从未去见过她吧?”上官擎宇看着父亲说。 “你到底想说什么?”上官名皓眉头紧蹙,有些隐忍的说:“虽说在你十八岁生日时,你祖父以允你拥有婚姻决定权做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你,但是这并不是要让你胡来。那个丫头是什么身分你自己知道,即便你谎称她是咱们上官家的远房亲戚,但纸包不住火,这事一旦被有心人挖掘出来,不仅你会成为京城所有人的笑柄,咱们上官家也一样,你难道不知晓后果吗?” “孩儿行得正,坐得直,别人要笑要哭又与孩儿何干?”上官擎宇平静道。 “你是想气死你爹我吗?”上官名皓怒不可遏。 上官擎宇蓦然深吸了一口气后摇了摇头“父亲还是先见见绮玉咱们再谈吧。” “不见!”怒火正炽的上官名皓二话不说直接拒绝,甚至差点被儿子给气笑了。他都气到不行了,儿子竟还想着要介绍那丫头与他认识? “父亲刚才不是想知道所谓的『某些人』是什么人吗?也许您在见过绮玉之后就会明白了。”上官擎宇平心静气的说。 “你的意思是这次的事与那丫头有关?”上官名皓很快就冷静下来,但想了想又觉得不对。“那丫头不是只是杜家乡下田庄里的一个丫头吗?谁会想对那样一个丫头不利?” “父亲还是见过人之后再下评语吧。” “好,要见就见,我倒要看看她究竟长得是何模样,又或者有什么三头六臂,竟能将我儿迷惑成现今这模样!”上官名皓气冲冲的说。 等了约莫盏茶的时间,外头传来下人的禀报“公子,杜姑娘来了。” “绮玉,进来吧。”上官擎宇开口唤道。 一旁的上官名皓却是四平八稳的坐在椅子上喝茶,连头也没抬一下,更没有吭一声。 一道人影从屋外走进屋内,上官名皓依旧头也不抬的喝着他的茶,然后就听见儿子开口介绍道:“绮玉,这是我爹,你叫声伯父就好。” “非亲非故的,还是叫上官大——”上官名皓淡漠的抬头,最后一个“人”字却在惊见杜绮玉真面目的瞬间从他嘴边消失不见。 他目瞪口呆的瞪着杜绮玉,张口结舌到下巴差点掉下来,整个人显得既震惊又难以置信,还有隐藏不住的惊吓。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难以置信的喃喃自语着。 上官擎宇和杜绮玉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在对方眼中看见了沉重。 “爹,绮玉是否也和您见过的某一个人长得很像?”上官擎宇出声问道:“那个人是不是清公主?” 上官名皓倏然回神,震惊的转头瞪向儿子,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清公主。”上官擎宇目不转睛的看着父亲,缓慢地说:“皇上唯一的同胞meimei,那位红颜薄命、成亲多年却没有为武苏家驸马留下一儿半女就辞世的清公主。绮玉她是不是长得和清公主极像,才会让您和李公公两个人在见到她时震惊到失常的地步?” 上官名皓将手上的茶盅放下,忍不住又转头看向杜绮玉,呆呆的看着。 儿子说的没错,真的是极像,太像了。 清公主曾是许多京城公子哥们爱慕的对象,不仅因为她的身分与长相,更因她活泼俏皮、敢爱敢恨的个性让人无法不注意、不羡慕、不喜欢,可是她最后却嫁给了刚从战场上回来的武苏长子苏烈,碎了一地京城公子哥们的心。 听说苏烈是清公主自个儿看上的驸马,但也有传闻清公主会有此选择,全是为了帮其皇兄,也就是当今皇上争取上位的助力,这才会与武苏家结亲。 不管事实为何,清公主并未在成亲之后获得幸福,反倒从一朵鲜艳绽放的美丽花朵逐渐变得枯萎。他最后一次见到清公主是她准备离京到别庄去养病前,那时的她已瘦了一大圏,不复往日活泼开朗的个性,整个人都笼罩在一股哀伤与轻愁之中,令人见了无比心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