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4页)
分赏给诸位亲王大臣,你和你姑母原被分配至秦王府充当打扫仆役,是我闲来无事翻阅名册、发现了你我同宗,所以想看看你资质如何,正巧你符合玥妍公主所需。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使‘李代桃僵’这把戏,将你自贱仆之籍脱出。只是,你的嘴巴可要牢靠些,这事儿可是会惹来杀头罪的!” 听到他基于同宗之谊而搭救,姬沄双膝一屈,立即跪立在他面前。“多谢阿爷,多谢阿爷救命之恩。” “嗯,你就说你是我同宗的小孙女吧!年头不济,所以爹娘送你人宫来混口饭吃。” 就这样,莫姬沄的身分由前隋大学士莫敬德之女,改而为人称莫总管的内务公公远房亲戚。在他的大力推荐及姬法着实争气地通过一次次考验后,终于,在李渊和建成太子的首肯之下,姬沄从此成了玥妍公主的侍女。 虽然仅仅是一岁之隔,但呈现在玥妍公主和姬沄之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童颜。因为是冒名顶替其他王公贵戚之女名义入宫,姬沄是天天提着脑袋瓜地生活着,生怕有些什么闪失,自己和莫总管便要脑袋移位。 尤其在后来,莫总管在公公群中内斗争宠失利后,更是险象环生,每每令姬沄要捏把冷汗的抽身而退。 染上酗酒恶习的莫总管,三杯黄酒下肚,立即松开了舌根,老爱拉了人便天花乱坠、天南海北地扯淡个没完没了,久而久之,所有的人只要瞄见他满脸潮红、步履蹒跚的模样儿,便心里有数地赶紧闪人。 最后,便只剩得两个人是他的忠实听众:一个是某年修建官舍时,不小心摔瘸了腿的小木匠;另一位则是年事已高,双耳早已不中用了的老太监。他们两个,一个是跑不怏,一个是听不见,反倒成了莫总管最好的解闷儿对象了。 但相较于失意得借酒浇愁的莫总管,随侍在玥妍身侧的姬法却是战战兢兢,每当有陌生的太监宫人靠近她时,心跳便要快个几拍。直到某次宫中大宴,莫总管因为贪杯而摔进水沟溺毙后,姬沄的心头大患才总算得以解除。 她不只一次的仔细观察过这位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玥妍公主,金枝玉叶的公主并不是个快乐的孩子,因为她肩上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负担。 对建成太子和公主生母钟氏而言,玥妍与其说是他们的女儿,毋宁说是他们的护身符。因为皇上对玥妍的绝对宠爱,可以说是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于是建成夫妻便想到借由女儿为自己求取包多封赏,并巩固地位。 所以锦衣玉食尚不足形容玥妍的生活,日常所需,自有自宫中源源不断的赏赐,连玥妍身边大大小小的仆役婢奴,也都是由皇上祖父亲自御选,将最好的人派遣来服侍小小的玥妍公主。 为了要更加确定自己的太子之位不被野心勃勃的大弟世民及二弟元吉所夺,建成太子下足了苦心,营造出一副父慈子孝的和乐气氛,使向来极为重视齐家之乐的李渊,对这位长子的持家治国能力,深信不疑。 但回到了东宫,建成太子立即卸下那副和蔼可亲的面具,恭谨内矜自持的他,将所有的心思全投注在那些小小的蛐蛐儿上。彼时,斗蟋蟀是件相当流行的小赌术,王公贵族和市井小民都乐此不疲,赌注也都下得很大。 而玥妍的生母钟氏,容貌并不突出,尤其在东宫时有进贡美女人府的情况下,钟氏唯一凭借的便是自己的肚皮争气,不但连生数位小王爷,最重要的是生下了玥妍公主。有了皇上最宠爱的玥妍当靠山,即使后宫佳丽们再怎么争宠、倾轨、斗争,都可保她置身事外、永保太平。 由于这些个原因,使得他们都以一种既严苛又溺爱、亦几近讨好的态度去面对玥妍,而这也使得年幼的女儿有了无所适从的困惑。 罢进府主服侍玥妍公主,姬沄注意到这个问题。平常的玥妍,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但她的父母却迫不及待的要求她去学习些超乎她年龄所该知道的事。 于是乎在父母面前,明妍公主老成得像个小老太婆,但只要一脱离父母眼界,她马上又恢复她属于小女孩应有的甜美。 乍见比平常女孩高大的姬沄时,玥妍还是戒心满满的跟她保持距离。随着时日一久,她也终将姬沄当成是自己姐妹般的友伴了。 两人如姐妹似朋友般地共同生活了八年,成了生活上最好的知己,直到三年多前的玄武门之变…李渊数子间,就算建成、世民、元吉三人较有谋略,且因是出自嫡子之系,相较于其他庶出的异母弟兄们。这三人自然占有较大之优势。 但因着对权位荣华富贵的贪求,虽然依手足秩序立建成为太子,做为将来承继王位的东宫之尊,但无论是建成自己,或是为父的李渊都心知肚明,这迈向王位之路,还是充满了不可知的变数。尤其是屡树建功的世民,早就嚷嚷着应以战功论赏了,而最幼的元吉,则是早已勾结好朝中一班亲贵,准备以众议推翻原定的继位人选。 建唐初期,因李渊已年老体衰,故对于那些短时间内未能绥靖的小邦,只得采取怀柔政策。但觑着大唐无法对他们动之以武力的态势,这些前朝遗族便自立为国,而其他江南部族则纷纷自立为王,眼看中原沃土又将演变为割据分裂的局面。 此时,惟有李世民独排众议,坚请出兵寇靖乱党贼子。求之不得的建成和元吉自然连忙附议,在他们私心以为,倘若世民战死他地,则这王位的觊觎者又少了个竞争者。 就在这种各自打算的情况下,当世民在前方陷入苦战之时,后方的建成和元吉也各怀鬼胎地连结成盟,将矛头一致对准了浴血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