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5章所以无法到达 (第1/2页)
第95章 所以无法到达 仆射周青臣上前颂扬道:“从前秦国的领土不过千里,仰赖陛下神灵圣明,平定天下,驱赶蛮夷,日月所照临的地方,没有不称臣顺服的。 把诸侯国改成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祸患,这伟大的功业可流传万代。自上古以来,谁也赶不上陛下的威德。”始皇于是非常高兴。 博士齐人淳于越上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冀。如今陛下拥有海内,而子弟却为匹夫,万一出现田常、六卿一类的乱臣,没有辅翼,怎么挽救局面呢? 处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治久安的,我没有听说过。刚才青臣又当面奉承来加重陛下的过失,不是忠臣。” 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交给众臣商议。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举措不相因袭,各用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并不是有意和前代相反,而是时代变化了。当今陛下创造大业,建立万代功劳,本不是愚蠢的读书人所能了解的。 况且淳于越说的是三代旧事,如何效法呢?从前诸侯纷争,用优厚的俸禄招徕游学之士。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由陛下一人决定,百姓理家就要努力于农工,读书人就要学习法令刑禁。 现在这批读书人不学当今而效法古人,以此否定当今,惑乱民众听闻。臣李斯冒死上言陛下:古代天下分散混乱,没有谁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同时兴起,说话称道古人而妨害当今,粉饰虚言而扰乱实际,人人都赞美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诽谤在上位者所制定的政策法令。 现在,皇帝统一天下,分辨黑白,奠定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私人讲学又结成群党反对法令教化,一听到朝廷举措,就各以所学进行评议,入朝心不在焉,出朝街谈巷议,用大言欺君来博取声誉,以奇异行为来赢得高名,还率领臣民制造谤语。 像这样,如果不禁止,那么君威会从上往下降,朋党会在下边形成。要禁止才好,我请求陛下下令,让史官把不是记载秦朝的典籍一律烧毁。不是博士官职务,而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搜出,送到官府烧毁。 有敢二人谈论《诗》、《书》的处死。推崇古代,诽谤当今史记的灭族。官吏知情而不举报的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书的,处以墨刑,配边关,夜筑长城,昼侦敌情,所不烧的,只有医药、卜筮、种植一类的书。如果有想学法令的,以官吏为老师。” 始皇应允。三十五年,派蒙恬开辟道路,修筑直道,从九原到云阳,挖山洞,填河谷,笔直通达 受过宫刑、徒刑的有七十多万人,始皇都被分派去修建阿房宫,或营建骊山。挖掘北山的石料,运输蜀、楚的木材都送到。关中共建造宫殿三百栋,关外有四百多栋。 于是在东海海滨的朐县边界上,树立石碑,作为大秦国的东门,同时迁移三万户到骊邑居住,迁移五万户到云阳安家,都免去十年的赋税徭役。 卢生游说始皇说:“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老是碰不到,好像有什么东西妨害它们我们有一种想法,就是要君主经常隐秘出行,以便避开恶鬼,恶鬼避开,真人来到。君主所居住的地方,而臣子知道,这样就妨害神灵,所谓真人,入水不沾湿,入火不烫伤,能腾云驾雾,与天地共久长。 现在皇上治理天下,不能恬静清淡世事。希望皇上居住的宫室不要让人知道,这样,大概可以得到不死之药。”于是始皇说:“朕羡慕真人。 就自号‘真人’,再不称‘朕’了。”因此,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所宫观,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帷帐、乐器、美人充满宫观,各自登记所处地,不准迁移。 皇帝所临幸的地方,有说出处所的,处死刑。有一次,始皇驾临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外出,车骑随从众多,不高兴。宫中有人告诉丞相,以后丞相减少车骑。始皇恼怒地说:“这是宫里人泄露了我的话。” 提案审问,无人服罪,这时候,始皇下令逮捕当时随侍在旁的人,全都杀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始皇的行踪了。皇帝听政议事,群臣接受使命,都在咸阳宫。 侯生、卢生相互商议说:“始皇为人,天性暴戾,刚愎自用,从诸侯出身到兼并天下志得意满,为所欲为,以为从古到今没有人能胜过自己。 专门任用治狱官吏,狱吏得到亲近、宠幸。博士虽有七十个,不过凑数而已,不曾重用。丞相以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