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送进来吧那个 (第1/2页)
第225章 送进来吧那个 “此事急不得。”赵叔通摇头道:“公孙家那边还没有确切消息呢,不必这么早的就下定论,况且就算辽东归附,短期之内亦是紧要,不可贸然急于安插人手。若是惹得兄长生疑,反而不美。”文士急忙恭维道:“公子高智,属下不及。” 得到他的恭维,赵叔通虽然面上不露,但眼神中还是露出几分喜色,摆手道:“不足挂齿…先生,儒院那边的进境如何了?” 文士坐在赵叔通对面,听他问这话,有些失落的答道:“此事略有些艰难,幽州人不喜经学,笃信武艺,修士宗族更是如此…儒门在各郡县虽皆有开设学院,但入学的生员甚少,且质量…一言难尽。” 话音刚落,文士脸上的愁绪更重,本以为到了幽州,没了各家学派的排挤打压,又没有其他中原州郡各门派与宗族盘恒交错的复杂关系,儒门能够大展拳脚,发展壮大。 却没想到幽州人对儒学根本没多大的好感,纵然门下子弟上门游说,成果也是寥寥。“无妨。”赵叔通说道:“眼下还请先生暂且忍耐,日后叔通必让儒门在境内发扬光大,一举成为天下显学。” 文士急忙起身拜谢道:“公子厚恩,汲铭记于心。”赵叔通急忙扶起文士,嘴里热络道:“我与先生,宛若鱼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不是基情…),何必如此见外。”话虽如此。 但是文士知道这该有的礼节是绝对不能少的,且赵叔通方才也说了,他与自己是鱼水之情,而上一个如此比喻两人的人是何关系,文士还是一清二楚的,因此坚持拜了一礼,方才起身说道:“公子,主从有别,礼不可废。” “先生还是见外。”话是这般说的,却不见赵仲卿伸手去扶,如此来往一番后,文士又坐下对着赵仲卿说道:“公子,此战过后,辽东之事已告结束,边境胡虏大约会安静一段时日,但此时水波虽平,但其下却暗潮汹涌,公子若无意图谋辽东,便不可轻举妄动。” “…”赵叔通沉默良久,才幽幽答道:“孤知之,先生且去吧。”…辽东,襄平。宴席散时,已是亥时(21-23点)末了,冉绝虽往常并不饮酒,但今日泰山大人在席,还是被灌了许多,出来的时候,未免有些昏昏沉沉。 不过与之相反的,喝过酒的之后的他情绪却十分的高涨,散席之后便叫嚷不停,冉闵只好无奈的搀扶着他回去。“棘奴。”冉绝一把扯住冉闵的手腕,眼神迷蒙道:“今日大兄我开心,叫人再取酒来,我与你再饮!” “…”冉闵因为年纪小,并没有喝多少,看到这个与往日迥然而异的大兄,只觉得有些无语,不过他对冉绝倒是没有什么怨气,更何况这又是冉绝头一次对他如此亲近,因此便对跟在身后的兵士说道:“大兄还要再饮,劳烦你去找些酒rou来。” “小英雄放心。”那兵士也是当日见过冉闵冲阵姿态的,对他自然热络,拱手道:“某这便去布置酒菜,尊兄弟皆英雄豪杰,劳烦这等客道话便不必说了。” “不错。”冉绝在一边看着,点头欣慰地说道:“棘奴自学儒之后,也晓得知礼了。”这话说的颇为老成,然则他自己也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半大少年。 此时一副狼荡模样,故作正经的评价冉闵,却显得有些滑稽,不过冉闵却并没有觉得可笑,恭敬答道:“大兄之命,弟敢不遵从,学儒明忠孝礼义,闵不敢忘也。” 兄弟二人说话之间,就已经到了冉绝的住处院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