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_第94章抱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4章抱朴 (第3/3页)

活像猴子屁股,挠挠头:“…我又画错了?”

    他泄气地叹了口气:“唉,怪不得当初我娘总说我笨,不让我去修行!”

    说话的工夫,客院里其他住客也陆续出了门,见着一片狼藉,有好心的,便一齐将地上散落的一大堆瓜果布帛等物收拢起来,重新安放回驴背上,压得还没有半人高的小驴哼哼唧唧地差点趴到地上。

    小修士连忙转着圈道谢不迭。

    姜云舒笑着摇摇头,在那鬼画符似的符纸上补了两笔,重新贴回了驴背上。

    符纸一沾身,那头小青驴立刻大显神威,脊背不塌,腿也不抖了,神气活现地在原地转了几圈,拿脑袋去蹭主人。

    姜云舒这才知道,原来这人是抱朴道宗派来的,因为小庙受了庆典拖累,僧人们自己种的瓜菜短短数日就被借宿者消耗了大半,让山中修家十分过意不去,便时不时送来些布帛吃食等物作为谢礼。

    只可惜今日来的这个小修士进门不过一两年,修行不精,反倒险些给人家添了麻烦。

    既送完了东西,又听说姜云舒二人打算入山贺喜,他便自告奋勇前去带路。

    三人辞别了庙中老住持,便沿着主街一路往城外走。

    近日来外来修者虽多,但这小修士却难得自己迎接,此时遇到机会,兴奋劲溢于言表,不停颠三倒四地介绍当地风物和门派逸事。

    他正眉飞色舞,冷不丁听到耳畔一声喝:“小兔崽子,你又偷偷把家里的驴牵去哪了!”

    “唉哟娘哎!”他惊慌失措地一个哆嗦,下意识蹲到了地上,两手紧紧捂住耳朵,像是生怕被人揪住。

    街对面急匆匆走过来个四十来岁的妇人,手里攥着根鸡毛掸子,抓住小修士的衣领就开始狠命抽打。

    姜云舒目瞪口呆,指着可怜兮兮地蜷成一团却不敢躲的小修士:“这、这是…”

    叶清桓好整以暇地抄着手,不说话。

    好一会,那妇人似乎打累了,劈手牵过驴子来,仔仔细细看了一回,心疼道:“虽是个畜生,也知道疼,你自己偷懒就抓它去顶缸,每次都磕碰得一身伤回来,唉,真是作孽!”

    又恨铁不成钢道:“我就说你笨!快两年了还这么莽莽撞撞的,要修行到哪辈子才能让我放心!啊?还不如早早回来跟我磨豆腐!”

    姜云舒一愣,这才反应过来,那小修士方才喊的一声“娘哎”居然真的是在叫他娘。

    那妇人也终于注意到了儿子旁边的两个人,问清来历,连忙催促道:“哎呀,既然是远客,还不赶紧好好把人家送过去!你这孩子平时废话恁多,怎么这时候哑巴了,也不早说…”

    絮絮叨叨地送走了几人。

    小修士耳朵根都红透了,一瘸一拐地揉着屁股带路。

    路上时而有熟人擦肩,皆满脸戏谑地停步寒暄几句,末了都不忘笑一声:“又惹祸让你娘揍了?”

    不仅仅是同门的修者,更多的还是当地百姓,言谈之间一点都看不出隔阂敬畏,反而像是最寻常不过的亲戚街坊,小修士也不恼,就算被问到了痛处,也只红着脸笑嘻嘻地和人闲话。

    直到出镇二十余里,他却突然“哎呀”一声,尴尬地停住脚步,指了指远处:“两位道友,呃,前辈,往前面一路走就是了,我刚想起来,还得到那边灵田去给一个师姐捎点种子…”

    他又挠了挠头,似乎对自己的丢三落四很是赧然,连声道歉之后,也没等回话,立刻一瘸一拐飞快地跑了。

    此处已不见住家,亦不是寻常的原野。

    碧绿的野草从石滩般的地面上钻出来,迎着初夏的风招摇得青翠欲滴。

    再远一点的地方,破碎的砾石更加完整起来,隐约能看出原本柱石台基的模样,上面却都是斑驳剥落,隐有苔痕,大地上几处沟壑也覆满了荒草,再不见昔日清澈水脉。

    风穿过成排的残破石头廊柱,发出呜咽般的低吟。

    叶清桓忽然说道:“这里是抱朴道宗的遗迹。”

    姜云舒吃了一惊:“遗迹?”

    “是啊,”叶清桓掌心覆上冰冷的石柱边缘,仰头将湛蓝长空尽收眼底“当年西海之滨,栗广之野,方圆三百里,皆是…辉煌精巧,仙宫琼楼不过如是,而如今,却只剩下了幕山周围那么一点地方。”

    他大概当年曾经亲眼见过天下第一门宗的盛景,才愈发感慨于此时今日的荒芜寥落。

    姜云舒也不禁心生怅惘,方要说话,却突然见到一抹不伦不类的艳色,在这坍塌了大半的旧时楼台之中格格不入。

    她“咦”了声,拉着叶清桓往旁边走了几步,惊讶道:“你看,那是什么东西?”

    方才的风大了些,从一根柱子顶上吹落了一团红彤彤的物事。

    那居然是朵绸花,大红色的绸缎扎成艳丽的花形,足有脸盆大小,底下系着几根碧绿的绸带,迎风招展得活像是个浓妆艳抹的媒婆。

    一个没有人腿高的小娃娃“呀呀”叫着,从柱子另一边跌跌撞撞地扑过来,抓住那朵有她半个身子大的绸花,比比划划的,也不知想做什么。

    立刻,从台基后面又跟出来几个人,其中一个中年人作修士打扮,好脾气地接过绸花,施了个咒,把那团丑得令人发指的东西又给系到了柱子顶上。

    姜云舒嘴角一抽:“八十岁的老妪穿喜袍想来就是这个效果。”

    叶清桓被她的促狭逗乐了,但笑过之后,却又低叹道:“这就是抱朴宗了!”

    那小娃娃和她的父母家人都没觉得支使修士做事有何不妥,几个人望了那朵绸花一会,不约而同地笑成了一团。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处发生,越靠近山门之处,人就越多,也不知是来看热闹还是踏青野游的,古老苍凉的断壁残垣在众人的折腾之下简直成了披红挂绿的绸缎庄子,每隔几步甚至还挑着只形制各异的大红灯笼,一路延伸到山中。

    叶清桓忽然驻足,感慨道:“天下道修门宗多不胜数,可古往今来,能勘破逍遥之意者,又有几何!”

    世人皆忙于汲汲营营,弱rou强食,生怕分不出高低贵贱,说到底,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背上道道枷锁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