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幽草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4/4页)

十瓶也不成问题。”

    这话好耳熟啊。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对,想起来了!

    大二时的一次文艺汇演结束之后,学校理事会请所有学生会成员吃饭。理事助理唐老师是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吃喝一套颇有经验,提议在酒桌上行酒令。那一桌有凌云志、梁蕾、叶钦兰、钟岩、组织部部长郭人杰和晨光记者团团长石磊。其中属钟岩酒量最差,喝了三杯就推三阻四的,连梁蕾和叶钦兰都不如。

    唐老师举着酒杯道:“钟岩啊,男人不会喝酒可不行,将来工作了怎么办?你看凌云志,十瓶八瓶没问题吧?这就是优势。”

    “我老爸就不会喝酒,我也没办法,这是遗传。”钟岩替自己辩白。

    凌云志道:“钟岩,喝酒可以练的,我的酒量也是练出来的。”

    “真的?”

    “当然。”

    “那好。”钟岩豪气干云地饮干一杯“我从现在开始练,一定要练到十瓶都不成问题。”结果,钟岩那天晚上醉得一塌糊涂,在马路边上吐得翻天覆地,是凌云志和郭人杰架回去的。

    芷阳偷偷地问叶钦兰:“钦兰姐,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喝那么多的酒才叫豪爽?”

    钦兰笑道:“男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当今的社会也是这样。”

    那一刻,她望着凌云志、钟岩和郭人杰的背影,突然间有些觉惜,这三个人已经不再是男孩、男同学了,他们正在步人男人的行列。

    送女生们回宿舍时,凌云志还体贴地问一句:“女孩子们都没事吧?”

    叶钛兰取笑道:“没事,都比钟岩坚强呢。”

    几个女生都笑了,钟岩早已不省人事,口还兀自咕哝着:“凌云志,臭小子,你骗我,什么可以练的?”大家听了,笑得更大声了。

    “芷阳?芷阳?”钟岩在她面前摆手“想什么呢?”

    “噢,”芷阳掩饰地喝了一口酒“我在想,钦兰姐好吗?”

    “她?”钟岩眼中闪过苦涩自嘲的味道,”风光得很,读外语的,现在最抢手了,已经快自立门户了。”

    “真的,开什么公司?也算我一份儿。”

    “中介公司,还在计划中,她有些舍不得旅游团的工作。”

    “那你们…”芷阳放轻声音。

    他那苦涩自嘲的意味更浓了“拜拜了。”他又喝了一杯。

    “啊?”芷阳惊呼。“强扭的瓜不甜。人家是大经理,以后还要当老板,当女强人。我是什么?一个小小的助理,配吗?何况,在她心里,我不过是个替补。”

    “钟岩?”她按下他的酒杯“你怎么能这么想!钦兰姐每次给我写信,说的都是你。”其实,已经越来越少了。

    “说我什么?窝囊,死性,是个废物?”

    “钟岩!”芷阳叫。

    “对不起,”钟岩抹了把脸“我有点喝多了,跟你说这些做什么?”

    “钟岩,”芷阳意味深长地望着他“你变了。”

    “你也变了,大家都在变。谁想到当初那个尖锐犀利的小辩手如今这么温和稳重。”

    “可是,”芷阳顿了顿遭“恕我直言,你有些自卑。”

    他又嗤笑:“何止自卑,钦兰说得更恶劣:自暴自弃!”

    “钟岩。”

    “好了,好了,不谈我了,谈谈你自己,为什么一直没结婚?”

    “没有合适的对象。”

    “你已经不是小女孩了。”

    “我知道,但是缘分天注定,我也没办法。”

    “缘分需要把握,而不是等着它掉到你手中。等缘的人往往与缘分擦肩而过,”

    “我总不能到大街上抓一个男人就问:‘先生,做我男朋友好不好?’”

    “哈哈哈,芷阳,你学会幽默了。如果我是那位幸运的男士,面对美女的要求岂能不答应?”

    “算了吧,人家会把我送到仁心。”

    “哪儿?”

    “精神病院啊。”(注:仁心是一所著名的精神病院)

    “哈哈,哈哈哈…”天色在谈笑中渐暗,两人交换了电话号码,钟岩叫车送芷阳回家。

    车到楼下,芷阳道:“上去坐坐吧。”

    “太晚了,改天吧,我一时半刻走不了。”

    回到自己十几平方的小鲍寓,芷阳躺在床上发呆。

    命运真是奇妙,本来大家都看好凌云志与叶钦兰是一对儿,没想到毕业时,钦兰和钟岩都到了S市,凌云志则去了国外。身在异乡,同学问特别亲切,天长日久,钟岩和钦兰互生情愫,成了男女朋友。钦兰写信告诉她时,她还不相信钦兰这么快就移情别恋。然而钦兰说得好,爱情还是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与凌云志那段模糊的感情,已分不清是友谊还是爱,毕竟两个人谁都没有主动点破,只是众人哄一哄罢了。她与钟岩两人互相扶持,惺惺相惜,这种患难与共的感情才是最真的,无论从什么角度转化而来,总之她爱他,这就够了。

    那封信是多久以前写的?大概五年前吧,以后钦兰的事业有了转机,信于是写得越来越少,对于和钟岩的感情也提及得越来越少,近两年几乎断了音讯。芷阳自己也懒,不愿主动与别人联系,同寝的同学大约半年才写一封信,自己的公寓中没有电话,又不好意思总打公司的电话,于是过去的朋友就越来越疏远了。

    “距离产生美。”这话谁说的?应该是“时间使人生疏”才对。走到哪儿融入哪儿的人才真正适应这个社会。想着想着,心思又飘远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