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异闻录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2页)

    第一章

    1910年,北京,虽然已近初春,但天气却似乎越发寒冷。阴霾的天空下,往日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也显得有些破旧、阴森。

    这一年,曾经统治中国数十年的慈禧和她那一直反抗命运的侄子光绪皇帝一同归天已经过去了两年,当朝之君变成了一个年仅五岁的孩童,没人能说清楚,这个古老王朝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

    即使是帝国的实际掌控者,当今皇帝的生父,摄政王载沣也同样如此。帝国外有列强不时挑衅,内有革命党人此起彼伏的起义,捉襟见肘之际,载沣只能一边任用亲信贵族收拢权力,一边命令各地不断的镇压,以求暂且稳定局面。

    而在另一方,孙逸仙为首的革命党人却也同样有些焦头烂额。到1908年冬,革命党人已经先后发动了八次起义。

    但看似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却一一镇压了下来,在大批革命党人的鲜血中,海内外的民众都开始灰心和怀疑…清朝能否被推翻?而在革命连遭重创、士气极为低落之时,立宪派的魁首。

    同时亦是一代人杰的梁启超不失时机地发出致命一击…在《新民丛报》上撰文批评革命党领袖们:“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

    此句一出,海外华人中顿时一片哗然!放眼于整个中国,以清王朝和革命党人为两方的角力,此时正陷入一个脆弱的平衡局面。

    但随后,就在一个惊天事件中被彻底打破!3月31日深夜,北京琉璃厂附近的一座小楼,一楼的灯光依然没有熄灭,门口悬着的牌子在风中不断摆动,上面守真照相馆几个漆字,似乎是刚刚才写上不久,看起来与古旧的小楼不甚相符。

    照相馆的屋里,两个人坐在厅堂里,脸上都带着些焦急!“复生,这次的事情…可是,可是要万分谨慎方才是正道呀!”

    一个紫面老者不停地踱着步子,一身短衣打扮,仿佛是厨房的大师傅,如果有人认识他就一定会惊奇,怎么前门外便宜坊烤鸭店的老师傅跑到这西洋照相馆里来了。

    老者一边低声念叨着,一边搓着手,忽地抬头向正在门口张望的青年又说道:“这载沣为当今摄政,麾下高手如云,护卫极多,汪部长一个人来,是否…

    这个…唉,是否有些托大呀!“门口的青年一边向外看,一边故作轻松地说:“岳老放心,载沣这次必然逃不脱这一劫!”言语十分肯定。

    但却是丝毫没有提及一人行刺的危险。唉,老人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这些年轻的革命党人,从来都是这样,只问结果而不惜生死。

    不过,据这个站在门口的四川青年黄复生说,这次来的人是特别会(1904年1月孙中山带同盟会并入洪门致公堂,设特别会容纳同盟会会员)评议部(同盟会最早的三部…执行部、评议部、司法部之一)部长,姓汪。

    老人作为洪门直隶省的骨干,明白这个职位表示的含义,特别会评议部已经取代了原本的洪门刑堂,成为专行惩jianian之职的特殊堂口。

    并且不分洪门内外,只要评议部认为应当惩处之人,就绝逃不出身死当场的命运,因此评议部也自然成为洪门最强武斗堂口,作为这个堂口的话事人,汪部长应该也是能战之人。

    只是…岳老有些无奈的摇着头,反正能够刺杀摄政王,不管是成是败,都是史上留名的事情。正想着,门忽然开了,随着门外的呼啸的风声,一个声音也响起:“复生,久等了!”

    门口的那个青年则是一口的四川方言,喜道:“季新,你终于来了!”进门的是一个青年人,面色白皙,两眼有神。

    但身材略显瘦弱,看起来仿佛是个留洋回来的新式学生。还没等岳老说话,外面又响起了女孩子的娇笑声:“复生哥哥,我们也来了!”

    随后进来的是两个女孩子,左边一个是一袭白色娟衣,白色百褶裙,外罩着羊绒披风,头上绑着双马尾,一脸稚气的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