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欣_第二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第2/3页)

台容易,唱戏难。”

    学校有了,老师在那?老村长好说歹说,县教育局只答应出一半工资,让他们自己找民办教师。可是老村长扳着指头数了半天,咋也找不到一个教学的。

    无奈,老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他爸,云欣饭店的梁欣,这妮子人缘好,又是高中毕业,求求她给咱当老师,准行!”

    老村长把头一摇:“他妈,这事我早想了,一则,梁欣是外乡人,不会在高家河呆一辈子,人家要是不干了,拍拍屁股走了,咱还不是没老师?二则,人家饭店一天挣好几百,区区一个月三二百块钱!”

    老伴“他爸,这妮子好说话,好几年啦!你说咱村谁家有事找她,她没办!你去求她吗,她还能不赏你这个脸!——去吧!她不给菜,难道还不让篮子回来。”

    老村长苦笑了一下,说道:“他妈,看来咱只有这条路啦!”

    果不然,云欣饭店开了好几年,高家河的老村长从没有一个人来饭店,今晚进来,只见他闷坐桌旁,只喝茶,不点菜,一个劲的抽旱烟。

    仙云,军军,秦奶奶,梁欣没有一个不惊奇的。腾了个空,梁欣把老村长拉到一边,再三追问,老村长才吞呑吐吐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不料,梁欣一听,满口答应:“行,只要大家信的过我,我就干,尽力而为,不给老叔丢脸,不让乡亲失望!”

    没出预料,老村长走后,梁欣跟大伙一讲,没一个同意的。首先开口的是仙云夫妇:“jiejie,不行,不行,咱饭店挣钱,算账,安排全凭你哩!你走了,俺几个谁能整了,咱饭店还干不干?咱这几口子咋过哩!”

    仙云头摇的像拨郎鼓,一口一个不行,弄的梁欣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军军虽然碍于仙云的面子,不敢大声吵闹,但一个劲的小声嘟囔:“jiejie,你走了,炒菜切菜,生拌凉拼,热煎油炸,荤素菜肴,虽说我跟你干了几年,从没有独立干过,你一走保证砸锅!”

    秦奶奶暂时没吭声,但从她那紧锁的眉头和阴沉的脸色,一看就知道老人不高兴。

    梁欣待这俩口说完,叫了几声奶奶,老人才缓缓的抬起头,慢眼细语的开了腔:“妮子,你口口声声说高家河的人救了你母子的命,你应报答,这话不假,你仔细想一想,这几年,你给村里出的钱还少吗?村里修路你捐款,村里打井你出钱,再高家河的烈军属,五保户,孤寡老人,那一个没花过你的钱,那一个生了病,不是你跑前跑后,垫钱请大夫买药,你说说,你当了好几年老板,赚了几十万,你现在存了多少钱?…这次你去教学,别说仙云俩口,就是老婆子我,也不同意。”

    秦奶奶说完,静静的看着梁欣,看妮子说什么?

    梁欣扬头先看了大家一圈,然后激动的站了起来:“奶奶,仙云,军军,咱们都想想,咱高家河那几十个娃,都是念书的年龄,都是咱高家河的未来,咱不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荒废学业,贻误终生吧!再说我永远忘不了我生盼盼那年,满头白发的老村长伸出胳膊为我输血,没有他,那有俺娘俩,今天他为全村的事求到我,你们说我能不答应吗?”

    ----

    入夜,送走了祝贺高家河小学全县统考第一名的老村长,梁欣关好窑门,返身到里间给儿子掖了掖被角,关掉大灯,扭开台灯,坐到办公桌前,打开每日必写的日记本,顿时,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孤身在外,举目无亲,日记本就是她朝夕相伴的心上人,跟它,可以喜笑怒骂,倾吐心声。对它可以思夫想子,谈情说爱。字行之间,有苦有甜,有喜有乐。有怨恨徘徊,有期盼希望。总之,这么多年,不管梁欣有多苦多累,只要一写日记,所有的烦恼苦闷,烟消云散,一扫而光。

    日月如梭,再有几天,梁欣在高家河当老师就多半年啦!她怎么也不会忘记,那天村民大会上,老村长一宣布梁欣到高家河小学任教,大伙热烈欢迎,奔走相告。开学那天,全村人像逢年过节,还没八点,大家齐刷刷的站在大队门前,个个喜气洋洋,人人心花怒放。敲锣打鼓,涌向饭店,如此隆重,梁欣觉的众望难负,任重道远。如有差错,悔对高家河纯朴善良的父辈兄长。

    “办学容易教书难。”这话说的一点不假。梁欣上任后,面对一个教室四个年级,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为此,不止一次的利用课余时间,翻山越岭,拜师取经。不会安排课间讲解,她不止一次的跑到附近的学校,站在教室外,偷听别的老师讲课。回校后,高家河的二十几个学生,她逐一辅导,各个讲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星期下来,梁欣的课间安排,有紊不乱。课间教学,有条有理。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高家河的父老乡亲救过俺,额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负众望。沤心沥血,全心全意的为高家河培蕾育才,教育后人。”

    近半年,梁欣撇开自己为贫困学生垫的书费,学费,自己掏钱给学校购买桌椅板凳不说,带领孩子们勤工俭学。众乡亲交口称赞不讲,但有件事,她不知在日记里咋写?心里是苦是甜,是喜是忧,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那天下午,她像往常一样,冒着沥沥唏唏的毛毛细雨,身背平时手柱双拐来上学的陈小雨,怀揣着小雨全县统考的第一名的奖状,兴高彩烈的送孩子回家。

    路上,陈小雨第一次上学的情景,又清晰的出现在梁欣的面前。数月前,学校开学不久,天气也在下雨,放学跟孩子们回家的梁欣,刚出校门,还没下大门前的斜坡,透过茫茫雨雾,她看到路上行走的一老一少,年老的白发苍苍,不大的雨水,早已打湿了她的衣服,银灰色的头发一绺一绺的粘在脸上。顺着消廋憔悴的脸鬂往下滴水。她艰难的搀着一个十二三岁手柱双拐的小男孩,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她走来。

    说起这一对姓陈的奶奶和孙子,梁欣也有耳闻,老奶奶丈夫早逝,儿子生病夭折,媳妇撇下儿时玩耍摔断双腿的孙子,另嫁他人,好端端的一家人,顷刻,四零五散,要不是老村长和众乡亲鼎力相助,谁也不敢相信,这命如黄连的祖孙俩能熬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