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难过美人关_第136章稍等一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稍等一等 (第2/2页)

是啊,你杀了他的手下爱将老包,他肯定不会放过你的。”方学渐猛地想起孟州城西的韩氏祠堂,那根从屋顶上射下来差点要了自己性命的毒箭,他禁不住打了一个冷颤,抬头望着寂寥的星空,缓缓地道:“龙四海已把杀我的任务交给了齐烈,只是他忙着想做帮主,没把心思放在我身上,如果龙四海活下来,他为了取信龙四海,就将全力来对付我。”

    “那你不是死定了?漕帮五万帮众,北洛水少说也有七、八千,吐口唾沫都把你淹死了。”龙红灵抬起头来,黑宝石般的眼睛在夜色下闪着奇异的亮光“不如我们快马加鞭,现在就赶回玉山去?过了长江就安全了。”

    方学渐低下头,大小姐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甚至有一丝让人心酸的企求,这是高傲、倔强如公主般的她第一次对自己露出这样的眼神。

    漕帮的人数虽然被大小姐扩大了十倍,但是七、八百人一起拥上来,就算武功高如张三丰、达摩祖师,也绝非敌手,何况他们还有防不胜防、见血封喉的毒箭。唉,前途凶险,九死一生,十死无生,当年唐僧西天取经。

    也不过如此吧?两人对视片刻,方学渐还是缓缓摇了摇头。大小姐咬着嘴唇,幽怨地看着他,道:“为救老婆,你连死都不怕?”“怕,但是怕也得去救,”月色迷离,方学渐的面孔一点点苍白起来。

    柔声说道“灵儿,如果换成是你,我也会义无返顾地去救。”***王屋山“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禹贡》)而得名,素有“北国风光最胜处”的美誉。

    主峰天坛山号称“天下砥柱”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千余年来香火不断,直到永乐皇帝把国都搬到北京,因为道路不便,就在京城的北郊建造了一座天坛,代替河南的天坛山,用来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

    唐开元十五年,luanlun皇帝李隆基命道士司马承桢在山上修建道观,亲书“寥阳宫”匾额,并令其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当时朝野震动,道风顿盛。

    “寥阳宫”后来改称“阳台万寿宫”嘉靖皇帝钦赐诏书、匾额。一直以来,阳台宫就是王屋山七十二道观的首领,如今风光无限,更加鹤立鸡群,可是,王屋山最最出名的,不是被尊称为“道教第一洞天”和“天下第一仙山”不是清凉甘甜的“不老泉”和一千六百多年寿命的“银杏王”

    也不是孙思邈采药炼丹的“药王洞”而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方学渐“啪”地合上书本,道:“根据我的猜测,那个老头子肯定捡到过一块金子,以为山上还有,便漫山遍野地开挖,结果被邻居看到…”

    “金子,金子,就知道金子,金子在书里!”“大小姐,那个愚公说不定是个盗墓的,有一次去挖坟…”

    咚的一声,《金瓶梅词话》重重地敲在他的头上。大小姐的眼睛瞪得像两颗杏子,吐气开声道:“背书,书中不但有黄金屋,书中褂型矸埂!?为了晚饭,方大公子只得规规矩矩地低下头去,咬牙切齿地啃起书来。

    车行向北,绕过王屋山和中条山,在沁水县城歇了一夜。第二天折而向西,尽管路上没有多少耽搁,赶到河津口的时候,天还是黑尽了。

    找了家客栈住下,吃饭,背书,习刀,睡觉。整个晚上,除了方大公子的房间里,时不时地传出某种让人听了面红心跳的声音,倒也太平无事。

    晚上cao劳,白天难免起得迟了些。方学渐穿着一件簇新的鼠皮袄子,喜气洋洋地踱出房门,正好看见闵总管和一个河工模样的半老头子在讨价还价,听出是渡船老板,打了个哈欠道:“闵总管,六两就六两,出门在外,该花的银子还是要花。”

    船老板转过头来,酱色的脸上挤出了一个讨好的笑容。方学渐点了点头,笑道:“老板,你在河边等着,我们吃过早饭就过去。”

    早饭是大饼、油条,还有一大碗面糊糊。这些东西对一个南方人来说,吃一次是新鲜,吃两次是凑合,吃三次就是受罪。

    方学渐从小吃惯残羹冷炙,觉得还好,龙红灵和闵总管就有些受不住了,少少吃上几口,就放下了筷子。一行人赶到河津渡的时候,船老板早就伸长了脖子等在那里。

    等马车下了船,方学渐一手捧着《四书集注》,一手拉着大小姐,小心翼翼地踏上跳板,还没走到船头,忽听后面有人喊道:“船家,船家,你稍等一等,我搭个便过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