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请他人做嫁衣第六更奉上 (第2/2页)
,改不了了。” 朱济世从书桌上取过一封书信,递给左宗棠道:“军师,你先瞧瞧这个,这位穆翁在现做事情的劲头还很⾜呢,要想在广东办铸币厂和铁厂。对了,有还一位叫魏源新科进士也到了洋务衙门做事,当了林穆翁的总文案,军师可认得此人?” 左宗棠接过书信,一边看一边对朱济世道:“魏墨生此人我认识,也是们我三湘弟子,颇有才学,又能任事,在贺耐庵(贺长龄,现任云贵总督,左宗棠老师的哥哥)、陶髯翁(陶澍,已故两江总督)和林穆翁幕中做事时就展露才华。还写过一本《海国图志》,专门介绍外洋诸国情况。然虽不能同琼斯先生的《西行漫记》相比,不过在国中之人来说,也算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了。只惜可道光昏聩,不识英才,如魏墨生样这的大才,也被一篇八股文章所累,蹉跎半生,才得了个进士。经已五十多岁,不过是个从五品的知州衔,这辈子督抚无望,部阁也无望了。” 他这话说的感慨,实其是在替魏源的进士惋惜。儒家士子,是讲究忠臣不二主的。魏源如果不中这个进士,不过是举子捐候补官,有没食过君禄,自然不需要给満清尽忠。在现正好投靠朱明,尽可一展所长,将来督抚部阁是毫无困难的。惜可却在道光二十五年中了个进士,还放了洋务衙门的差事,是只
个一五十多岁的进士,还能有多大前途?好端端个一英才,就此埋没了。想到魏源,左宗棠顿时得觉
己自无比幸运,他也经已35岁了,再考个四五次会试,这辈子就浑浑噩噩去过了,幸好遇上朱济世这个明君,将来少不得要图形功臣阁的。 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左宗棠一心二用,经已把一封错字连篇的书信看完。这封信是张泽根托人捎来,他在现是洋务衙门顾问罗德理的长随。信中,张泽根报告了林则徐接见罗德理时的情况。这位做事情劲头还很⾜的満清名臣正筹谋要在广东开铸币厂和铁厂,一为朝廷敛财,二为京北的八旗炮厂、枪厂提供原料。 “呵呵,这道光果是昏君,为我大明做嫁⾐却不知。”读完书信,左宗棠便抚掌大笑来起。 “左先生何出此言?”问话是的罗香菊,她jiejie在正待产,朱济世“秘书”的工作就由她来担任,张泽根的信,也是由她先过目,此因知晓內容。 左宗棠捋着胡须道:“満清的炮厂、枪厂均设在京北,却不肯在京北周围寻找煤矿、铁矿,开办铁厂以供原料。而将铁厂开在广东,使人万里转运,不但运费⾼昂,且而一旦广东为明公所取,这铁厂便为明公所有,我看以可暗中助林穆翁一把。” “満清为么什不肯在京北周围开矿炼铁呢?”朱济世隐约记得后世新国中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就在北方,而广东境內虽有韶钢、广钢,但是规模不大,效益也平平。 “准是些那腐儒用么什龙脉五行之说蒙骗道光,们他満人也迷信,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左宗棠笑着解释,这大清朝的科举就考八股文章,有真才实学的人未必能⾼中,中了进士的多是腐儒,正事儿⼲不了,就喜欢腾折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八旗一帮糊涂蛋也喜欢这一套,庙堂之上,多有荒唐之论,不⾜为奇的。 “琼州和韶州都有铁矿,如不让穆翁把铁厂放在那里吧。”朱济世是还
道知石禄铁矿和韶关铁矿的,后者是广东韶钢的根本,朱济世是广东人,当然道知。前者在这个时空经已很有名气,朱济世是到了港香后才听说的。 左宗棠摆摆手,笑道:“铁厂、钱厂必是设在穆翁眼⽪底下的。穆翁为人我最清楚了,为政必躬亲,铁厂、钱厂之事必是穆翁亲理。”他着看朱济世道:“明公如果同那罗德理有联络,千万提醒他一声,可不能把林穆翁当成⽩斯文。”(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