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春眠 (第8/9页)
“情况如何?陶逸初是不是高兴死了?”萧婉植开门见山就问。 “婉植,你先答我一个问题。” 萧婉植点头。 “你买不买股票?” “不买。”萧婉植毫无疑虑地答:“我是见过鬼怕黑的人,从前几次拿血汗积蓄押在股票上都节节失利,通街通巷喊好,不买白不买,岂料忽然大泻,个个头破血流;或是齐齐看淡了,反而股价日日攀升,弄得股民头大如斗。有些钱真不是我们这些升斗市民能赚的。” “对极了,世事人心如股市,没法子猜得中。” 萧婉植正想开口问:这跟陶逸初的反应有关吗?她随即想到答案了。 “于彤,别难过。”萧婉植把双手交叠,连腿都缩到沙发上去,整个人蜷伏着,很有点不知所措:“我只能叫你别难过,是不是?” “怎么会不难过。”于彤忽然站起来,一边在厅上踱着步,一边指手划脚地喊说:“我当了个大傻瓜,我发了一场春秋大梦,我会不难过吗?何只难过,简直伤心!” 于彤忽然满眼含泪,冲到萧婉植跟前来,对她说: “借你的肩膊用一用,我想大哭一场。” 对方还来不及作反应,于彤已经哭倒在萧婉值的怀里。 萧婉植由着她任情地哭。她经常都指导那些新任母亲,请她们别一听到儿啼,就忙不迭地投其所好,逗他开心。 哭在体能上对胸膛有利无害,在精神上是一种发泄情绪、舒缓压力的极有效方法。 反正是哭不死的,就由他哭吧! 任何一件事做腻了做够了,自然会停下来,最低限度歇一歇,再重拾旧山河。 于是萧婉植待于彤哭饱了,才站起来为她绞了一条热毛巾。 “请相信我,”于彤一边抽咽一边说:“我从没有为陶逸初在这件事上的反应而哭过,没有肩膊可以搁上自己的头,哭来干什么。” 萧婉植答: “哭过了就好。” 于彤连忙点头,道: “是的。我跟陶逸初走在一起三年,浪费了三载光阴,徒掷了千日感情,现在我也只不过伤心十天八天,不算过态吧!” 萧婉植给于彤递了杯热茶,然后说: “我不担心,你是坚强的女子,会得独力去解决困难。” “那就是说,如今算哭完了,伤心完了,要迈开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首先就得决定是当未婚mama,还是早日了断。” 萧婉植缓缓地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她再问: “你有想过吗?” 于彤摇头,说: “没有认真想过。婉植,如果这孩子是我和陶逸初的爱情结晶品,就算我骤然失去陶逸初,我也会把他养下来。可是,情况并不如是,那只不过是人性rou欲需要下干出的一次出轨行动,为什么要把一个错误形体化呢?” 萧婉植说: “我必须告诉你,孩子是很可爱的,他为我们带来希望,让我们知道活着有个目标。” 于彤失笑: “没有孩子,难道就没有希望吗?人生的目标也不一定指望在自己亲生的下一代上头。” “你若再朝这个方向想下去,肯定你会做人工流产。” “我就是想通过我们的交谈,把我的思路整理出来,作个明智的抉择。” “现今很多未婚mama,社会上头见怪不怪了。” “你似乎在鼓励我把孩子生下来。” “总得要有人跟你的意见对立,才能辩论出结果来。”萧婉植说:“或者,我看得大多妇女求子而不得的痛苦与沮丧,故我总觉得怀了孕而打胎,是太残忍也太浪费的一回事,我无法投赞成一票。” 于彤道: “每个人的意见与决定都是根源于本身的际遇。” “对,当你看到不育妇女那双渴求矜怜的眼睛时,会令你埋怨上天怎么如此的不公平,如能把埃塞俄比亚人孕育的胚胎移植过来就好。” 于彤答: “让我认真地想想吧,姑勿论结果如何,我告诉你,你得履行对我的诺言,给我做有关的手术。” 萧婉植点头,两个好朋友没有握手,只轻轻地拥抱对方一下。 于彤这两三天的确全神贯注地去考虑孩子的去留问题。 孩子对她至大的吸引力是从此身边会有个伴,这个伴是依赖她的,信服她的,完完全全属于她的,别人没办法可以分割他们。 可是,除此之外,于彤一想到孩子逐渐长大,每一天见着他都会念及前尘往事的话,那是叫自己受一辈子的煎熬。 她不作兴跟已舍弃之人还有个什么藕断丝连。 举凡在她身边的衣饰与文件,搁着一个时期没有再用,她就干脆把它们扔掉,以便腾出空间来安置新的而对自己有建设性的事物来。 笔而,保存一份尘缘的证据,抚育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的孩子,值得吗? 包凛然一惊的是,如果孩子是自己心爱人的骨rou,纵使对方忘情,把骨rou留在身边也算是个纪念,这她做得到。 可是,她爱陶逸初吗? 不,她知道这必是一场误会。 陶逸初如果爱她,必不会竭尽所能地让妻子怀孕,而叫她把孩子打掉。两个女人在他心目中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于彤如果爱陶逸初,她绝下不了决定离开他,只会忙不迭地依足他的嘱咐去行事。 相爱的基础必须建立于自己利益为次,对方幸福为首的思想与行动之上。 没有稳固根基的感情,何来生活,妄谈将来。 几乎已经可以百分之百的下定决心把胎打掉了。 这最后催谷的一招来自直系卜司,也就是担任总裁之职的崔佑明。 崔佑明把于彤叫进他的办公室来,立即起立相迎,握了一下手,就说: “于彤,你果然神采飞扬,顾盼自豪。” “怎么会?这个星期内的每天晚上,我都想死。”于彤笑瞇瞇地半真半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