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第360章 (第4/5页)
步兵轰着往前跑,人流相互冲撞,形成更大的混乱,自相践踏,惨呼声不觉于耳。 杨广亲率主力步兵狠狠突击,与铁甲军骑兵前后夹击敌军。 倭人全军大溃,四面奔逃,倭人昏头昏脑中只觉四面八方都是天朝军队,肝胆俱裂,不分东南西北只知见路就逃。 其中占大部分的倭人农民原本就战斗意识薄弱,在这种局面下,无数人干脆利落的仍掉武器,跪地乞降。 天朝军分成一小对一小对,分头追杀敌人,穷追猛打。尤其是机动力强大的骑兵部队,更是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一股股溃逃的倭军被保围歼灭。 木车上的倭人首领丰臣秀吉在一支精锐骑兵保护下,正朝东面一片山林间逃去,一支秩序完好的两千人队伍在留原地断后,掩护主公脱身。 这两千人装备非常精良,每人背后都插着小旗子,旗上绣者清一色的丰臣家家徽,军容非同一般,一看就是正规军,而且是丰臣家最精锐的核心部队。阵势整整齐齐,一点都不受崩溃的全军所影响。 杨广亲率一支禁军骑兵猛攻上去,左冲右突,杀伤敌人甚重。 然而这支丰臣家断后部队战斗力远远超过倭人军队,并且打起仗来跟疯了似的,悍不畏死,只求拖住对方争取时间好让主公脱身,决不后退一步,简直就象传说中的死士一样。 杨广所率的这支兵马虽占尽上风,可一时半会打不垮他们,眼睁睁看者丰臣秀吉就要逃入林子,此时天色渐晚,势必不可能再追入林中…杨广当机立断,收起血淋淋的天子佩剑,左手横持射日弓,右手飞快抽出一支箭,清喝一声,猛然自马鞍上腾身越起,跃至半空三丈有余,在空中真气不泄,猛地搭剑上弦,弓开如满月,瞄准木车上的丰臣秀吉,"看箭!"暴喝声里,一箭流星赶月般疾射而去。 原本前后相距颇远,远在一般弓箭射程之外,然而杨广强猛绝伦的神弓金箭却不在此限,黄金箭挟着超尘绝俗的劲力直奔敌人而去。 蓦然,丰臣秀吉动了,一团诡异的虚影过后“叮”的一声尖锐刺耳的脆响,电射而至金光硬生生地磕飞了。 只见丰臣秀吉已不知何时转过身形,卓立车中,两手合握一柄倭刀,刀身澄澈若秋水,还兀自在微微震动,整个人呈举刀下劈之势,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劈,将追魂夺魄箭硬是给劈飞了。 “好刀法!”杨广不禁朗声喝道。 杨广目力惊人,观察细致,发现车中丰臣秀吉胸脯在急剧起伏,似乎他挡下这一箭,并不如表面上那么轻松写意。这一发现令杨广暗中微笑。 就这么一箭的工夫,丰臣秀吉在众多精骑簇拥下已去的远了,再也追之不及。 杨广指挥骑兵将断后的丰臣家精锐消灭掉,这时,夜幕已全面降临大地。兵法有云:穷寇勿追。晚上就更不宜追杀敌人,因为很容易中埋伏。 追杀一阵,杨广便下令金进收兵,全军归营,在岸边就地扎下营寨,休息一睡,待天明再进军。 当晚,派人马连夜打扫战场,以及清点战俘,统计人员伤亡情况。这一场大仗下来,倭人伤亡近十万,被俘十几万人,侥幸逃脱的不及总人数的两成,而且已经被整个打散,很难再组织起来。全军一败图地。 而天朝一方的伤亡却非常有限,加之负伤士兵基本上都得到妥善救治,死亡人数更是微乎其微。 经过这决定性的一仗,九州倭人抵抗力量基本上为之一空,九州岛唾手可得,,已在掌握之中,再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天朝军队的前进了。 第360章海战 当夜,扶桑水军在大将东条英机的率领下向隋军水师发动攻击。 海面上出现密密麻麻地扶桑人战船。扶桑海军主力终于出现,迎头拦住天朝远征舰队。 扶桑海军共有大大小小的船支一千五百多艘,见天朝人船少,便一齐压了上来。一时间充斥海面,一眼望不到尽头。只不过倭人地这些船只战斗力参差不齐,甚至连渔船都征集了来,才有这么庞大的数目。 战鼓如雷,杀声震天,皇帝地旗舰打出旗语,命今靠山王杨林所率的一百多艘战船载着登陆士兵远远避开,皇帝自率十艘火炮战船毫无畏惧的迎将上去。十艘对一千五百多艘,很有那么种悲壮的意味。 扶桑人的战船上无数倭人看见这番情形,又叫又跳,兴奋得抓耳挠腮,不敢想像他们会有这么好的运气。 双方船队距离逐渐拉近,皇帝一声今下,十艘火炮战船停止前进,非常利索的一个左转舵,呈一宇纵列横在海面上,以右侧对准他们。 这是海军炮战时代的经典T字形战术,抢占顶端一横,能最大限度发挥炮击威力,而扶桑船队根本就没有抢位的概念,只知一窝蜂的冲上去。 哗啦哗啦一阵连响,十艘火炮战船的炮船挡扳拉开,露出密密麻麻的炮口,十艘战船的侧弦共有三百门火炮,对准了正嚣张冲来的倭人船队…一千五百多艘船只气势汹汹扑向十艘战船,颇有点巨石压卵的味道。船上倭人都乐坏了,狂妄的又跳又笑,叫嚷着要活捉天朝皇帝,似乎胜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连倭人海军大将东条英机也在船头高举双臂欢呼,感谢神灵庇佑,赐予他们胜利。 但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预备…开炮!”随着杨广清朗的话语冲天而起,响彻海面,十艘火炮战船同时开炮。 “轰隆隆”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硝烟滚滚,十艘火炮战船侧舷共有三百门火炮,比陆上大炮还要多一倍,三百门火炮同时轰击,还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回,威力之大,不仅吓傻了全部倭人海军,连天朝战船上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